【如何「與自己較高心智合作」地共創和顯化】
首先,你需要清楚明白一些產生自己「內在聲音」的來源、本質和差異。例如,「感受」和「想法」是每個人生活中時時出現的東西,但你真的清楚這些「內在的聲音話語」的來源和差異嗎?
感受是靈魂的語言(Feeling is the language of the soul.)。這是《與神對話》第一冊第一章就開始提出的一個重要觀念,以幫助我們了解人類「身心靈三面向之間如何運作」的一些基本功能。
但是請注意:我們一般人生活中絕大部分的感受或感覺(feeling),都是來自頭腦心智的認知、看法和信念所產生的,它們並不是靈魂(或自己的較高心智)在告訴我們的東西。
以我長年仔細探索這問題,加上多年翻譯整部與神對話信息的體驗,我能清楚覺知這句「Feeling is the language of the soul」的頻率和其前後文的意思是「內心深處的共鳴感受是靈魂的話語」。雖然這讀起來較不順暢,卻較準確。這確實是靈魂或我們較高層面的心智在對我們說話的話語和方式(之一)。若只把這句話理解為「感受(或感覺)是靈魂的語言」,很容易混淆,而誤己誤人。
除了經由「出現或發生在我們身外事物」的方式外,靈魂經由每一個人「已內建的本能」方式,在對我們傳達的話語和方式有:想法、念頭、靈感、內心的共鳴感受、直覺,以及部分在靜心時和在夢境中出現的畫面。
再次提醒,一般人生活中絕大部分的「感覺和感受」是來自人們各自「已深植的認知和看待方式」。而人們的認知和看待方式,幾乎都是來自人們對各事物已深植的「信念和定義」。這些都是來自「頭腦心智」層面,並不是我們的「較高心智」在傳達給我們的話語。
切記:頭腦心智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和感知當下情境的東西。而生活中大部分「感覺和感受」是人們建基在「頭腦心智所處(being)的認知、信念、定義+所處的觀點、覺知和意識狀態」的反應和投射。但它們經常被人們誤認為是自己「內心的感受」,因而枉付巨大的時間和心力。
頭腦心智的功能不是產生想法,也無法顯化出喜好的美好事物。它產生的只是建基於認知、信念和定義的「自我投射」。頭腦心智無法看見生命的完美(*註)。
但心智永遠都有「自由意志」。頭腦可以「有意識地」選擇和決定,並且「有意識地」運用想像和觀想,以「讓自己being在那已經顯化的美好狀態」來引發自己較高心智在「同步性」下運作顯化。
對於任何情緒和事件,當你能從一種無意識的反應,轉變為有意識的創造時,它將不再是一種「發生到你身上的經驗」,而是一個「被你有意識地放入你經驗中」的東西。
明辦它們才能有效善用它們。歡迎您盡早搭上「B+C覺醒起飛邀請」列車!
Jimmy
2018/05/01 於台北
(*註:下一篇我將分享一個可讓自己「更有能力放下頭腦」的秘訣,不是短暫有效的操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