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夏精選短片(3分50秒)【如何脫離遺憾纏身的記憶帶來的痛苦?】Bashar577
片名:【如何脫離遺憾纏身的記憶帶來的痛苦?】Bashar577
How to get out of the pains of regretful memories?
影片摘自:2019-Exploring the Portal of Probabilities
中文翻譯:Jimmy
此篇內容:
This last question is...um, the person is having an issue with living their passion and moving on in their life because of a regretful memory of the past mistake, in a very painful period of time in their life.
這最後一個問題是,嗯…提問者在「跟隨自己的熱忱並在生活中展現出熱忱」有困難,因為他們過去犯下的錯誤造成了一個懊悔(遺憾)和記憶,而導致一段非常痛苦的人生。
這最後一個問題是,嗯…提問者在「跟隨自己的熱忱並在生活中展現出熱忱」有困難,因為他們過去犯下的錯誤造成了一個懊悔(遺憾)和記憶,而導致一段非常痛苦的人生。
Yes.
嗯。
嗯。
And every time they try to follow their passion, they start feeling bad and holding back from living in their highest potential because of that memory.
而由於那個記憶,每當他們試圖跟隨自己的熱忱時,他們開始感覺不舒服,並且對「活出自己最高的潛能」卻步。
而由於那個記憶,每當他們試圖跟隨自己的熱忱時,他們開始感覺不舒服,並且對「活出自己最高的潛能」卻步。
Then that means they ‘re not using the mistake to learn something from.
那麼,那就表示他們並沒有利用那樣的錯誤去學取經驗。
那麼,那就表示他們並沒有利用那樣的錯誤去學取經驗。
They’re not validating it as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a lesson that will move them forward.
他們沒有承認(認可)那錯誤,並將視它為一個「可以推動他們進步」的學習機會。
他們沒有承認(認可)那錯誤,並將視它為一個「可以推動他們進步」的學習機會。
They’re invalidating the experience as if it didn’t belong, when obviously if it happened, they could learn something from it and allow it to belong in their lives.
他們不承認那錯誤經驗是有益的,好似那錯誤不屬於他們,但顯而易見的是:如果錯誤發生了,他們可以從中學習到某東西,並允許(接受)「從失敗和錯誤中獲得成長」屬於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他們不承認那錯誤經驗是有益的,好似那錯誤不屬於他們,但顯而易見的是:如果錯誤發生了,他們可以從中學習到某東西,並允許(接受)「從失敗和錯誤中獲得成長」屬於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They’re rejecting a portion of themselves by not validating it for the lesson it could teach them.
他們藉由「不將錯誤視為一種可以教導自己的課題」在否認自己本身的一部分(否認自己在生活中「有犯錯」的那部分)。
他們藉由「不將錯誤視為一種可以教導自己的課題」在否認自己本身的一部分(否認自己在生活中「有犯錯」的那部分)。
Once they validate it and learn the lesson, they would be free to move on.
一旦他們承認和正視它,並獲得啟發或學到教訓,他們會自由自在地向前邁進。
一旦他們承認和正視它,並獲得啟發或學到教訓,他們會自由自在地向前邁進。
They will stop rejecting that portion of their lives as if it didn’t belong.
他們不會再否認自己生活中的那一部分,宛如那一部分「不曾屬於他們」般。
他們不會再否認自己生活中的那一部分,宛如那一部分「不曾屬於他們」般。
I’ve noticed that part of the journey seems to be about getting to a place where you can let go of thoughts that are bringing you down in a sense, or…
我已注意到那一部分的人生經歷,似乎是跟「把你置身於一個你可以放下那些在某種意義上讓你失望(陷入低潮)的想法」的情境有關,或...
我已注意到那一部分的人生經歷,似乎是跟「把你置身於一個你可以放下那些在某種意義上讓你失望(陷入低潮)的想法」的情境有關,或...
Well, let go of the beliefs that generate the thoughts, yes.
嗯,放掉那些「產生那想法(反應)」的信念,沒錯。
嗯,放掉那些「產生那想法(反應)」的信念,沒錯。
That’s ultimately what is involved…
那是最終涉及的東西(最根源的解決方法)…
那是最終涉及的東西(最根源的解決方法)…
Yes.
是的。
是的。
You let go of the beliefs that are…
你放棄那些信念…
你放棄那些信念…
The thoughts go with it, the feelings go with it, the behavior goes with it, the experience goes with it.
想法便會隨之消失、感受便會隨之消失、行為便會隨之消失、經驗便會隨之消失不見。
想法便會隨之消失、感受便會隨之消失、行為便會隨之消失、經驗便會隨之消失不見。
That’s what we mean when we say the belief is the blueprint of all of it.
這就是當我們說「信念是一切(情緒、想法和行為)的藍圖」的意思。
這就是當我們說「信念是一切(情緒、想法和行為)的藍圖」的意思。
So when someone says, well, I can’t seem to stop because I’m ruminating, I’m constantly…
所以當某人說:「嗯,我似乎沒辦法停止,因為我在反覆思考,我持續在…」
所以當某人說:「嗯,我似乎沒辦法停止,因為我在反覆思考,我持續在…」
Go back to the motivational mechanism. They don’t choose to do what they do unless they believe it somehow benefits them. They need to find the belief that makes it seem as if it benefits them, when they know it doesn’t.
回去檢視一下「動機的運作原理」(人類做任何事情的動機如何產生的運作原理)。他們不會選擇去做「他們在做」的事,除非他們認為(相信)做那件是在某方面對他們有益。當他們知道他們在做的實際上並非有益時,他們需要去找出自己「讓那件事看似對他們有益」的信念。
回去檢視一下「動機的運作原理」(人類做任何事情的動機如何產生的運作原理)。他們不會選擇去做「他們在做」的事,除非他們認為(相信)做那件是在某方面對他們有益。當他們知道他們在做的實際上並非有益時,他們需要去找出自己「讓那件事看似對他們有益」的信念。
So in regret is really about thinking that you did something wrong and that you can’t fix it or that the hopelessness kind of thing…
所以遺憾纏身真的是關於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而你無法解決它,或那是種絕望的事…
所以遺憾纏身真的是關於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而你無法解決它,或那是種絕望的事…
It’s going back to the concept of lack of worthiness of invalidating the self, thinking you’re supposed to be so perfect, you could never make a mistake.
遺憾懊悔是關於我們之前談過的「因否定自己而產生缺乏自我價值感」的概念,認為自己應該是非常完美的,認為自己永遠不能犯錯,
遺憾懊悔是關於我們之前談過的「因否定自己而產生缺乏自我價值感」的概念,認為自己應該是非常完美的,認為自己永遠不能犯錯,
Mistakes are how you learn, so they’re not really mistakes.
犯錯是「你們如何學習」的方式,所以,那些(你們經常所謂的)錯誤並非真的是「錯誤」。
犯錯是「你們如何學習」的方式,所以,那些(你們經常所謂的)錯誤並非真的是「錯誤」。
You have a saying on your planet that is actually very wise.
你們星球上有一句話實際上挺明智的:
你們星球上有一句話實際上挺明智的:
“Good judgment comes from making mistakes. Making mistakes comes from bad judgment”. So, bad judgment leads to mistakes which lead to good judgment.
「良好的判斷力來自犯下的錯誤。犯錯來自於不良的判斷力。」所以說,不良的判斷力導致錯誤進而導致「良好判斷力的產生」。That’s the process.這就是(成長演化的)過程。
「良好的判斷力來自犯下的錯誤。犯錯來自於不良的判斷力。」所以說,不良的判斷力導致錯誤進而導致「良好判斷力的產生」。That’s the process.這就是(成長演化的)過程。
So it’s reframing a lot of these ideas that we had keep people in the negative cycles in their brain that they’re trying to stop.
所以是給予「我們已抱持的那些想法」新的框架(重新定義自己的思維框架),讓人們終止了他們頭腦裡的負面迴圈中的想法,
所以是給予「我們已抱持的那些想法」新的框架(重新定義自己的思維框架),讓人們終止了他們頭腦裡的負面迴圈中的想法,
Yes. Reframing is the key. That’s why we say, you need to understand the definitions you’re applying to things and choose different definitions.
沒錯。關鍵就在「給予自己新的思維框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提醒你們)說,你須要去了解那些「你正應用在你所做的事情上」的定義,然後選擇做出不同的定義。
沒錯。關鍵就在「給予自己新的思維框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提醒你們)說,你須要去了解那些「你正應用在你所做的事情上」的定義,然後選擇做出不同的定義。
Choosing different definitions is just as real as any definition that’s already been there, and that’s the same thing as reframing.
「選擇做出不同的定義」和任何「已經存在你身上的定義」的真實性對你而言,簡直是一樣的。而這和「給予自己新的思維框架」是同一回事。
「選擇做出不同的定義」和任何「已經存在你身上的定義」的真實性對你而言,簡直是一樣的。而這和「給予自己新的思維框架」是同一回事。
You reframe your reality from a new perspective, from a new definition. And then, you’ll experience it differently.
你從一個新的觀點,從一個新的定義,給予自己的實相新的框架。因而,你對自己的實相會有不同的體驗。
你從一個新的觀點,從一個新的定義,給予自己的實相新的框架。因而,你對自己的實相會有不同的體驗。
You are free to do this.
你可以自由地做到這點。
你可以自由地做到這點。
So I’ve noticed that there are individuals in their 20s let’s say, that they feel so strongly the things that happen to them in their childhood.
所以我注意到有些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對於在童年時期所發生的事情感受很強烈。
所以我注意到有些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對於在童年時期所發生的事情感受很強烈。
I understand. But you have to understand and remember that many humans are coming from not having been given the tools to understand what’s happening to them when they go through those changes.
我了解。但是你們必須了解並且記住:許多在歷經這些紀元轉變的人們,是生長在「沒有被賦予『有辦法在經歷這些轉變的過程,了解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的工具」的環境裡。
我了解。但是你們必須了解並且記住:許多在歷經這些紀元轉變的人們,是生長在「沒有被賦予『有辦法在經歷這些轉變的過程,了解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的工具」的環境裡。
Therefore, they have to attract in their lives, the circumstances that will give them the tools, the understanding, so they can deal with those things in an easier way.
因此,他們必須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吸引一些「能夠提供他們去了解的工具」的環境(去創造「讓自己有辦法了解」的機會和情境),以便他們能夠以一種輕鬆的方式去處理面對。
因此,他們必須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吸引一些「能夠提供他們去了解的工具」的環境(去創造「讓自己有辦法了解」的機會和情境),以便他們能夠以一種輕鬆的方式去處理面對。